close

_20180131_044347.JPGMother05.jpg

 

兩極化評價,常見於形式主義成分比重極大的電影上,如「殺客同萌」、「帕納大師的魔幻冒險」。這類電影常專注於特定方向表現、獨到見解強烈、或表達抽象。通常不會帶來雅俗共賞、皆大歡喜的觀影體驗。昆汀塔倫提諾、王家衛、李安,都是形式主義的愛用代表。「母親!」從充斥著「創世紀」的象徵內容、到刻意模糊劇情推進的邏輯性,不偏不倚都命中了這個名詞的意義,自然難逃評價兩極化、或甚至被評為爛片的宿命,好像沒做好該做的事一樣。

 

雖然也有充斥象徵符號、形式內容,仍取得巨大商業成功的少數例子:「瘋狂麥斯4:憤怒道」。但這種成功,明顯歸功於保留低觀賞門檻的商業元素。這些商業元素又幾乎獨立於難解的抽象暗示之外,所以即使完全無視那些抽象,娛樂效果依舊不減。但並不代表抽象內容本身有因此變得親人,它嚴厲考驗著觀眾的移情能力、消化題材的廣度,解讀的結果也常充滿爭議和模糊空間。那麼電影若終究是要呈現給大眾,它有沒有責任去讓每一個觀眾滿意,並盡可能避免這些爭議和模糊?我們不如先深思電影的責任。

 

我會說人喜歡在理智的屋簷下,服用適量的謊言,好拼湊現實的不完整。讓邏輯化、視覺化的虛假,撞見自己心底的某種看法或需求,最終感到被娛樂、被共鳴、甚至被理解。如果電影有責任,這就是了。

 

影廳內的觀眾,就好比船上的人們。所有人在同一條船上,經歷同樣的時間、抵達同一個終點。船上有乘客、船長和幾位水手。面對行進的過程,乘客常從事娛樂消遣、放空或睡眠,在乘客的立場上自行照顧。幾乎只有船員會留意海流數據、機件狀況、安全協定等等。這些都注定了乘客和船員在同一趟航行下的感知方式、觀察角度,鮮少交集於某些部分。

 

於是當「母親!」上演著訪客自行調製飲料和女主人分享、屋內狀況在短時間內戲劇性失控、男主人相勸要原諒訪客,這些橋段進行的當下,船隻行進著:

 

乘客隨著船隻前進,讓海面在眼前來往。專注於影像或常態邏輯的觀眾,也許看到女主人的包容與尷尬、不合常理的誇張展開、爛好人無視伴侶的痛苦。

 

水手在船邊查看,確保救生艇安然懸掛。對於細節暗示隨時警覺的觀眾,也許看到訪客逐漸堆疊的無形緊繃、猜想場景的轉變是虛實的分界點、推敲赦免世人是否為對宗教的暗諷。

 

船長定神遠望,評估船身的震動。對於象徵內容敏感、甚至熟悉聖經故事的觀眾,也許看到人類擅自從大地自足並沾沾自喜、文明發展的快速摧殘彼此與大地、上帝的愛由大地承受餘波。

 Mother01.png

形式主義或抽象內容,就像是討論身為船員的工作細節與辛酸。雖然難以讓乘客共鳴,卻深深打動著船員的每根神經。前者蜻蜓點水或不以為然;後者大力認同或熱血沸騰。這無關對錯,只是消化過程的心理層面不同。這種作品類型注定無法討好每個人,卻往往讓目標觀眾,感到自己的獨特心弦被鏡頭撥動、得到了比觀賞大眾作品更強烈的心理滿足,評價的兩極化也自此而生。對於這些兩極其中一端的觀眾,這類電影豈不是盡到了遠比大眾作品更深層的責任?

 

而問我是屬於兩極的哪一端?我先承認自己並非「母親!」瞄準的創世紀Ready觀眾群 (大概是快斷的樹幹邊緣,勉強連接的樹皮那樣) ,觀影過程中的解讀,也僅接近水手和船長之間。其中的完整比喻,也是請教對創世紀較熟悉的網友才解答部分疑問。我各有主觀好惡之處,但大致上視為佳作。

 

肋骨之傷的瞬間、被逐出伊甸園後的頃刻激情等,少數橋段,我不免認為某些手法作為「寓言」的標準看來未免過於直接、功能單一化和缺乏故事延伸作用 (也可能是我對創世紀參透不足,有誤解還請指教)。混亂急轉直下,有如戰場時,當下也多少覺得節奏有過於沉溺個人風格之嫌。但整體來說,的確是精準呼應創世紀的重點事件。規模上如同一齣以聖經為藍本,用比喻來編織謎語和彩蛋,獻給聖經讀者的舞台劇。作為驚悚片,令人極度不適的氣氛和逐步逼近的心理恐懼,都保留著  Darren Aronofsky 在「黑天鵝」中的操弄水準。當然,大概看到一半左右,你也大致能確定,這部片不是拿來迎合所有觀眾的

 Mother03.png

而珍妮佛勞倫斯詮釋母親,這種本質帶有付出犧牲、悲劇色彩的角色,幾個瞬間不知所措、徹底的柔弱無辜與無力感 (她好像在每部戲都會情緒崩潰),都不愧於影后之姿,顛覆以往多為嗆辣女力的角色;哈維爾巴登更是從選角上就極其適合,些許陰邪,混合氾濫的慈悲氣息,自然流露於表。不知道金酸莓最差演員到底是指角色設定還是演員演技?如果我用「時髦的怪異」來為此片下標語,沒有這兩個演員,它可能還無法怪出時髦、怪出格調。

 Mother02.pngMother04.png

最重要的,還是此片如此適合當作兩極化題材的範例。該片被賞了三顆金酸莓,但既然是「兩極」而非「壓倒性負評」,這個獎就必定帶有偏見性,而且傷害了一部盡責程度之深的電影。

 

論證再多,還不如用別的方式再次回答這個問題:電影的責任是什麼?

 

電影的責任,是創造人和心理需求溝通的橋梁,無論這種只透過虛構來實現的需求,為少數或是多數。「母親!」履行著一樣的電影責任,只不過它是你班上,那個舉止特異,只和同好溝通,獨一無二的孩子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五排中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